嬰兒期 |
0-2 |
幼兒期 |
被撫養期 |
主要由父母或監護人撫養,發展基本生理與心理技能。 |
重點在於生理成長與基本社交技能的建立。 |
幼兒期 |
2-5 |
幼兒園 |
被撫養期 |
開始學習走路、說話,並探索周圍環境。 |
開始學習走路、說話,並探索周圍環境。 |
童年期 |
5-12 |
小學 |
準備期 |
進入學校接受基礎教育,發展社交技能和認知能力。 |
重點在於生理成長與基本社交技能力的建立。 |
青少年期 |
12-18 |
國中、高中 |
準備期 |
重點在於知識學習與人格發展。 |
人際關係變得複雜,朋友和同儕的影響力增強。 |
青年期 |
18-30 |
大學、研究所 |
就業成長期 |
完成教育,進入職場,開始建立職業生涯,發展成人身份和獨立生活。 |
青少年面臨身份認同的挑戰,並開始探索自己的價值觀。 |
中青年期 |
30-45 |
進入社會 |
就業成長期 |
在職場中進一步發展,可能會結婚、生育和養育孩子。 |
此階段包括早期成年和中年早期。個體通常會面臨職業選擇、家庭建立等壓力,同時進行自我反思和人生目標的評估。 |
中年期 |
45-60 |
進入社會 |
事業成熟期 |
事業達到穩定和高峰,可能開始考慮未來的退休計劃和轉型。 |
生理上可能經歷更年期等變化,心理上則可能出現中年危機。 |
退休期 |
60-75 |
退出職場 |
衰退期 |
逐漸退出職場,享受退休生活,關注健康和家庭生活。 |
此時人們通常會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意義和價值。 |
老年期 |
75-85 |
養老 |
衰退期 |
生活節奏放慢,享受晚年,可能會面臨健康挑戰。 |
身體機能的退化以及面對死亡的恐懼。老年人可能會感受到孤獨和社會隔離,但也可能享受家庭和社交活動帶來的陪伴。 |
衰退期 |
85-90 |
進入社會 |
衰退期 |
生活節奏放慢,享受晚年,可能會面臨健康挑戰。 |
身體機能明顯退化,需要更多照護和支援。 |